他是“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技術能手”,給零件刮膩子、打磨、上底漆、涂漆面……是他20多年來一直專注、精通的事。
他是一個班長,他身上有股勁兒。他做起事來,總是雷厲風行。分廠廠長聊起他,可謂“又愛又恨”,而班組成員聊起他,則“有愛有恨”!
他就是機械制造公司七分廠的尹志堅。
對“油漆工”專注到近乎本能的他在不到20歲的年紀接觸到噴涂專業時,尹志堅怎么都不會想到自己會專注這一行,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。
年輕的時候不服輸,就算只接受了為期半年的專業培訓,干起活來,他也是像模像樣。當時,舊型切絲機的頭罩線條多,角度多,產品成型產生的焊縫、接縫多……,給外觀噴涂帶來很大的困難,也對噴涂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尹志堅憑借一股不服輸的勁兒,反復試驗、細心琢磨,最終噴涂出了外觀平整、漆面均勻的切絲機頭罩。
從初出茅廬的小子,到技師、高級技師,再到技術能手,尹志堅不斷在摸索中學習,一點一點的充實、提高自己。有頭腦、能吃苦,20多年來,他就憑著一股勁兒,把噴涂技術刻在了骨血里,也是憑著這股勁兒,讓他能夠在干活時幾乎憑借本能就能對試噴槍氣壓、噴霧的大小,觀走槍的快慢等等做出判斷,在最短的時間內,確定最好的干活方案,干出最好的活計!
讓領導“又愛又恨”的他
隨著市場對涂裝外觀質量需求越來越高,公司現有的以人工噴涂為主的噴涂手段已不能滿足公司發展要求,為此公司對涂裝線進行了改造,建成了102薄板件、小型結構件涂裝生產線,104拋噴丸、底漆生產線,104中、大型結構件涂裝生產線。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有了,掌握技術和操作設備的人又從哪兒來?
尹志堅能干肯干,每當遇到難啃的骨頭,大家都會想到他。每次接到任務,他都會不假思索地說“那就干唄?!边@次也一樣。
從噴涂線設備進廠開始,到設備的試運行階段,他抓住一切機會學習,了解設備性能、熟悉設備操作、掌握設備基本維護……廠家安裝、技術人員走到哪里,他就跟到哪里,遇到不明白的地方,他也總會打破沙鍋問到底。他就像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翠竹,卯足了勁努力汲取知識,就是為了能讓公司的涂裝生產線能發揮作用。
新設備、新技術、新工作方式,也給分廠的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改變。尹志堅所在的班組也由原來的23人,變成了合并班組后的35人,人員的增加、變化,班組涉及的工作也擴大到打砂、噴漆、打包裝……,這也讓他在班組管理上投入了更多的時間。技術與管理,就好比“魚與熊掌”,一方面分廠領導希望他能盡快帶出更多掌握新設備操作的技術人員,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盡快理順班組管理新流程,雙方取舍不下,讓分廠領導對他可謂“又愛又恨”。
讓組員“有愛有恨”的他
一個班組從23人,合并后增加到35人;手里的設備從噴槍、膩子刀變成了幾條完整的噴涂線;管理也在向精益管理轉變。如何組織好班組里的人、用好手中的設備,更快、更好的干完手里的活,是擺在尹志堅面前的一大難題。
35人的班組里,每個人適合從事什么工種,能夠勝任什么角色,在班組成立之初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。工件噴漆前處理、拋丸、膩子打磨、噴漆、烘干作業等,攤子越鋪越大,加之管理流程改變后,增加的包裝任務,尹志堅也恨不能把自己劈成兩半來用。為此,他也較上了一股勁兒。
他先對班組成員的技術能力、學習能力、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后,帶領一部分人員熟悉噴涂線設備性能,掌握設備操作要領,對其余人員實行機動管理,實行劃小塊負責制;再發揚“傳、幫、帶”,以提高班組人員整體技術能力為根本點,讓先一步掌握涂裝線設備操作的成員帶領其他成員進行學習,這樣,也在班組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;在收入分配上,基于定崗時崗位工資的差異化,在班組進行工時分配時差異性就顯得相對較小。因此,員工之間的配合、勞動態度、技能水平等在干活時就變得尤為重要;與班組成員進行溝通,了解班組成員的需求,鼓勵班組成員間相互學習進步……
從帶領大家提升技術,到引導組員思想意識,分配任務、工時;從與班組成員、分廠領導溝通,到與各分廠之間溝通,與貨店打交道;從專業噴漆,到前期準備和后期包裝;從人員調配,到生產技術維護;從高技能人才,到管理型人才……簡直沒有他不管的事兒,這也造成了班組成員愛的是他,恨的還是他的結果!
如今,他正在申報“技能大師工作室”,以期能有機會讓自己的技能、經驗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。一句“那就干唄”,是尹志堅的責任擔當,也是他帶大家共同進步,實現涂裝外觀質量提升的勁頭和狀態。希望他能在技術上、在管理上有更多的進步和想法,讓這股敢于擔當、奮發作為的干勁保持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