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械制造公司自2019年7月推行精益管理以來,以精益管理為龍頭,在項目管理、班組建設、現場提升、人才培養、流程再造、管理工具應用等各個方面,持續推進精益化改進,促進精益管理在公司落實落地。
行動起來 從我做起
在精益生產動員會上,邱董事長向全體中層干部提出要求,他說:“我們每一位干部,都捫心自問:是不是每天做的都是有效工作?是不是每天的工作都有所改進?要思考自己的工作職能,要盡職盡責,更要帶好隊伍;精益生產管理的關鍵就是執行,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?!?/span>
由于機械制造公司推行精益化管理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,只能“摸著石頭過河”,邊學習邊改進,不斷探索和完善。在具體實施中,公司精益管理推進辦公室統籌安排,協調技術、人力資源、設備、采購等單位從公司實際出發,積極探索適合企業自身情況的做法。統籌全局,從產、供、銷關鍵點入手,制訂包括生產異常處理作業流程、規劃精益化生產單元(產線)聯動等精益化生產計劃模塊設計,推動精益化工作有序進行。
聚焦細節 搭建準時化生產組織體系
在精益生產一期項目推行中,為縮短生產周期,提高產品準時完成率和交付率,公司精益辦牽頭,協同相關部門,分步驟啟動了準時化生產組織體系建設:一是形成數據。即對物流類產品進行現狀寫實,形成交付周期、生產周期、PQ分析、計劃組織現狀、物流組織現狀、產能分析等基礎數據資料,夯實精益管理的基礎;二是規范標準。即通過規劃設計拉動式組織體系、優化革新生產計劃編制層級、規劃設計各層級計劃信息的輸出、傳遞方式與工具方法,制定生產計劃組織精益化管理規范標準;三是配置方案。通過規劃設計準時化物流組織體系,制定生產組織模式劃分,制定現場配送物流組織規則,設定生產分廠生產單元貨店位置區域及樣式,貨店功能需求,制定貨店管理規則,規劃各生產單元間物流搬運器具配置方案;四是體系運行分析。即通過搭建準時化物流組織體系并進行試運行,同時對運行期間的各類相關數據資料進行收集、統計、匯總、分析,為改進和提高精益化管理提供支撐。
以點帶面 提高效率
如果說搭建專業化鉚焊產品生產線和機場裝配生產線是一個“點”,那么建立廣泛的連續流生產線就是支撐這個點的“面”,“以點帶面”就能產生帶動全局的效應。機械制造公司首先梳理鉚焊產品和機場裝配線產品工藝流程,實測工序內容和節拍時間,編制主要產品工藝路線相似性分析,收集現場相關生產班組生產運營指標;其次規劃設計精益化生產單元,完成工藝流程部件匯總與產線組合,規劃組合流線化生產單元設備配置,設計生產單元內在制品物流傳遞方式,規劃生產單元物料供貨物流方式,規劃產品出貨存儲區域和方式,設定作業人員配置與工位分擔,組織設計現場工藝平面布局方案與所需物流器具式樣,出具配套方案說明書;再次進行精益化現場建設整備并進行階段性的試運行,對試運行中的數據資料進行收集、匯總、分析,對方案進行調整。機械制造公司通過示范生產線的建設,必將對下一步建立廣泛的連續流生產線產生帶動全局的效應。
加大力度 “精益”進現場
機械制造公司生產運營績效指標是年度生產管理成果的一個縮影,“精益進現場”,可極大地增強生產運營績效指標的管控效力,可將公司年度經營戰略目標逐層進行有效分解,促成有效落地,增強執行力,同時還可將無形的管理思路賦予成有形的管理工具,充分實現現場目視化監控管理,信息共享,資源優化和有效性提升。常務副總經理楊紅在分廠現場指出:“對于現場我們身邊細節的微小改善都是我們觸手可及的精益生產?!?/span>
在咨詢顧問的指導下,機械制造公司精益管理推進辦公室組織搭建了“精益進現場”組織機構,一方面從生產、設備、質量、安全、人力資源等諸多方面修訂完善配套管理表單工具,為“精益進現場”發揮好作用,另一方面以現場目視板管理、生產異常管理為依托,設計完成生產現場異常處理作業流產及管理配套表單填寫操作流程。目前,累計完成精益生產異常處理管理板982人次的日常點檢、監督并同步完成相關問題統計匯總分析。
增強動能 加速精益人才培養
人才培養是推動精益管理落地生根的根本。機械制造公司通過各項措施加快人才的培養。一是加強宣傳。通過在各工房張貼懸掛標語、編輯出版《精益???、向集團公司推送稿件等形式,面向全體職工,開展精益生產管理理念宣傳和推廣。二是組織學習培訓。在一期項目推進中,公司組織各分廠、職能部門相關人員共召開各類學習會22場,參培人員計490人次。
2020年實施的精益管理二期項目將會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,我們正在不斷的摸索前行,相信精益生產管理將如春日的陽光,照亮我們前方的路。